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生物工程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微生物学会
  • 分类:   生物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061
  • 国内刊号:  11-1998/Q
  • 期刊定价:    ¥1540
  • 起订时间:   2024年05月
  • 创刊:   1985
  • 周期:   月刊
  • 出版社:   生物工程学报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邓子新
  • 邮发:   82-13
  • 库存:   200
  • 邮编:   100101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微生物学会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生物
        • 国际刊号:1000-3061
        • 国内刊号:11-1998/Q
        • 邮发代号:82-13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生物工程学报简介

      • 《生物工程学报》(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CN刊号为:11-1998/Q,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生物工程学报》主要报道生物工程研究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刊登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组织工程、生物信息、生物制药、生物芯片等。

      杂志文章特色

      • 来稿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简明通顺,突出重点。

        1篇幅

        以A4纸5号字计算,综述最好在3页以内,简报不超过4页,研究报告5-7页(以上均包括图表)。英文稿请附中文题目及中文摘要。

        2图表

        文中的图表须清晰简明,文字叙述应避免与图表重复。黑白及彩色图片均须提供原版照片,如系打印件,应提供软盘。所有小图的宽度应小于8cm(占半栏),大图的宽度应小于17cm(通栏)。图上、表内文字及图表释注一律用英文,图表题应中英对照。

        3参考文献及脚注

        参考文献按文内引用的先后排序,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我刊的参考文献需要注明著者(列出3人)、文题、刊名、年卷期及页码,全部文献以英文列出。其中中文文献的刊名、人名用括弧列出对照,请严格按下列格式整理文献。

        4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简洁明确,而英文摘要则可比中文摘要详尽些,内容上不必完全对应。本刊非常重视英文摘要的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4.1字数:综述性文章要求不少于200words,学术性文章要求400-600words。

        4.2内容:综述性文章的文摘主要应对所述的某研究或技术在某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包括该技术在目前的发展水平、自己的评论及未来展望等。研究报告的文摘应主要从目的、过程与方法、结果等几方面来写(不用单列标题书写)。目的主要是说明作者写此文章的目的,或说明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应重点说明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使用的方法,引用他人的方法勿在文摘中提出;结果和结论部分,应写明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作者在讨论部分表述的观点。对于应用性的文章,如果需要也可在文摘中适当提及实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结论部分应尽可能提及本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应用情况或应用前景。

        4.3写法:

        1)最好用重要的事实开头,避免用第一人称或辅助从句开头。

        2)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3)关键词应明确、具体,一些模糊、笼统的词语最好不用,如基因、表达……

        英文摘要完成后的最终效果应是,国外同行根据英文摘要及图表,就可以大致了解论文的全貌。文摘写完后,应请英文较好的专家审阅定稿后再寄至编辑部。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生物工程学报栏目设置

      综述,生物技术与方法,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动物及兽医生物技术,研究报告,医药生物技术,医学与免疫生物技术,生物育种与工艺优化,其他,高校生物学教学,环境生物技术,组织工程与细胞培养,食品生物技术,序言,合成生物技术,微生物组测序与分析专题,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特邀综述,微生物与生命健康专题,生物工程与大健康,回顾与展望,海洋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塑料解聚酶的设计与改造,医学生物技术,新技术,菌株改造技术,酶催化与生物合成机制,工具酶的功能表征,微生物细胞合成,产品篇,新技术新方法,核心技术创新,iGEM专栏,工业蛋白科学,工业酶改造与应用,宿主篇,发展规划研究,工业发酵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新方法,工业细胞科学,热点专题综述,塑料生物降解资源的发掘,细胞工厂与发酵工程,炼制技术,动物及环境耐药,组分转化,底层技术开发,生物转化及应用,多样性及代谢,细菌耐药机制,关键核心技术,会议要闻,生物技术与新方法,抗菌药物研发,一碳生物合成及原料拓展,院士专家评述,产业培育推进,中欧合作项目介绍,耐药防控策略,技术篇,其他_化学工业出版社书讯,高通量筛选与工业育种,特邀专稿,过程控制及设备,总体篇,评述,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科学意义,临床耐药与流行病学,原料炼制,观点,医学与免疫生物技术_生物技术与方法,历史回眸,评论,其他_科学出版社书讯,主编导读,热点专题,附件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生物技术药物是21世纪医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的典型代表,是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品种类。在抗体药物发展的几十年里,随着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抗体生产的宿主细胞建立、表达、纯化等各阶段的技术均不断取得突破,文中综述和讨论了抗体药物生产所采用的真核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原核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转基因动物反应器、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进展。

      作者:张梦筱,朱建伟,路慧丽

      摘要:单克隆抗体因其与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强亲和力,已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主要类型。但随着天然单克隆抗体的深入研究,它的诸多缺陷也浮出水面,如与抗原结合次数有限、带来非预期的抗体清除效应和抗原累积效应。人们不再局限于天然抗体的筛选,而是想通过改造提升抗体药物的药效。近年来,一类新型再循环抗体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天然单克隆抗体发展的瓶颈。再循环抗体可以在胞外结合抗原,在细胞内与抗原解离,使抗体结合抗原次数最大化,减少抗原介导的抗体清除效应和抗体介导的抗原累积效应,并且再循环抗体可以通过进一步的Fc改造来加强与Fc受体的亲和力。文中综述了再循环抗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特点、改造方法及展望。

      作者:温灿,陈远志,罗文新

      摘要: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是人类关心的两大问题。能源消耗释放出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CO2固定途径可将CO2转化成燃料或化学品。天然固碳生物通常存在生长缓慢、固碳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在模式微生物中增强或重构CO2固定途径,实现CO2的再循环,可提高燃料或化学品的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文中详细介绍了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改造CO2固定途径改善化学品生产以及糖合成,阐述了相关代谢途径及其中的关键酶在CO2固定中的作用,介绍了电生化合成系统的应用,显示出CO2固定的巨大潜力,并展望了未来CO2固定的研究方向。

      作者:卞化,孙新晓,袁其朋

      摘要: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生成氨,在农业和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菌脲酶蛋白包括结构蛋白(UreA、UreB和UreC)和辅助蛋白(UreD/UreH、UreE、UreF和UreG),它们在脲酶活化过程中各自具有独特的作用,结构蛋白形成脲酶活性中心,而辅助蛋白主要负责镍离子的传递。文中综述了细菌脲酶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蛋白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完成其活化过程,以期为脲酶活性调控研究及脲酶抑制剂开发等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李晓姣,赵圣国,郑楠,程建波,王加启

      摘要:黏膜是阻止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黏膜免疫系统在抵抗感染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黏膜途径接种疫苗可以同时诱导黏膜和全身免疫反应,因此,理论上针对黏膜的免疫策略是最合理和有效的。但黏膜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屏障作用造成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低下,制约了黏膜疫苗的发展。M细胞(Microfoldcells)是黏膜免疫系统所独有的,其具有捕获腔内抗原和启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功能。M细胞摄取抗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黏膜疫苗的免疫效力,而利用M细胞配体可将抗原靶向递呈给M细胞,从而实现高效的黏膜免疫应答。靶向M细胞的抗原递送策略及其应用可以提高黏膜免疫应答水平,促进黏膜疫苗的研制。尽管如此,要成功研制安全高效的黏膜疫苗,今后依然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可能有赖于进一步探究M细胞的特性和功能及黏膜免疫机制。

      作者:王翌,李淼,孙元,仇华吉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